市气象台于7月22日1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,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,全市阴有大雨,局部地区暴雨或大暴雨,强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22日后半夜到23日凌晨,全市过程平均降水量30~60毫米,局部100毫米以上。为切实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工作, 7月22日,临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《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》。通知要求:
一是高度重视,全面落实防汛责任。入汛以来,我市降水异常偏多,已发生5轮强降雨过程,暴雨过程频发、极端性强,防汛形势复杂严峻。本轮降雨过程与7月19日降雨区域高度重叠,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、山洪地质灾害、城乡内涝等灾害,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警觉,始终绷紧防汛保安这根弦,坚持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“宁可信其有、不可信其无”“宁可信其大、不可信其小”,全面压实防汛责任,落实落细防汛救灾措施。各包保责任人要上岗到位、靠前指挥,组织做好预报预警、转移避险、抢险救援、救灾救助等工作,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。
二是密切关注,强化监测预报预警。气象、水利、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密切监视雨水工情变化,突出加强短临强降雨、山洪和地质灾害预报,及时修正预报成果,为科学指挥调度、开展抢险救援提供有力支撑。各级防指要加强联合会商研判,滚动分析雨情、水情发展态势,把可能出现的风险研判清楚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适时启动应急响应,精准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。要加强预警响应联动,发布高级别气象预警后,科学判断汛情、灾情发展态势,及时启动“叫应”机制,提醒基层党政领导和防汛责任人,必要时果断采取“关、停、撤”等措施。
三是突出重点,细化各项防御措施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盯山洪地质灾害、城市内涝、中小河流洪水、中小水库等薄弱环节,落实专人进行 24 小时盯守,当预判可能出现险情时,及早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。要从最不利情况出发,针对基层薄弱部位、防洪重点工程、灾害易发区域,逐一落实转移路线、安置地点、责任人、联系人、转移交通工具,做到有人值守、有人预警、有人组织,一旦出现突发状况,提前果断组织群众转移,坚决做到应转尽转、应转早转,同时妥善做好转移人员管理,严防次生灾害。
四是加强巡查,确保防洪工程安全。要进一步检查大中型水库、河道的泄洪设施运行情况,对各类启闭机、备用电源等进行检修调试,确保正常运行。高水位水库、行洪河道、小水库、塘坝等重点部位要落实现场值守人员,切实做好水情监测、工程巡查和报汛工作。暴雨洪水期间现场巡查责任人必须坚守岗位,昼夜巡查,按时报送水情、工情、险情,发现险情要在第一时间处置,确保标准内洪水不溃堤、不垮坝。在建工程要按照安全度汛方案落实防范措施,及时撤离工作人员,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。
五是严阵以待,做好应急处置准备。各级防指要加强与消防救援、民兵预备役、专业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沟通,及时通报雨情、汛情、工情、险情,提前在重点部位、重要工程预置专业抢险力量和物资设备。各救援救援力量要立即集结待命,对重点区域要靠前驻防,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,确保遇到突发险情能够迅速到位、及时开展救援。各类防汛物资储备仓库要提前落实好责任人、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,强化物资应急调运,重要抢险救援物资要提前装车,确保遇到重大汛情、险情能够快速反应、及时到位、有效处置,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。